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,调查组选择现代农业生产物质条件中的农业机械应用这个因素,分析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情况。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分析2004年~2015年间的湖北统计年鉴和湖北农机化年报数据显示,农机化对农业产出的年均贡献率达26%;通过建立2004年~2015年间湖北省农机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回归模型,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机化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,农机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,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0.27元。若湖北农机化水平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,全省4000万农民将增收逾108亿元。
农机化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,提高农作物产量,转移农民就业,助推规模经营发展和提升农产品品质,能够促进农民增收。
调查显示,农作物实行机械化生产,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,并在多个环节有增产效果,增产幅度一般在1%~15%之间。水稻播栽和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生产每亩可节约成本110元,油菜机播同人工相比每亩增产19.7公斤,深松过的小麦每亩可增产9%。同时,农机化的发展使机械替代了人力,填补了农村“空心化”带来的后顾之忧,解决了农村“谁来种地”的难题,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,为农村更多劳动力转移到其它产业创造了条件。此外,农机施药施肥施水技术的应用,还有效减少了化肥、农药和水资源的使用,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。机械烘干可有效提高粮食品质,产后加工可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,增加农产品附加值。